产需前景光明发展时不我待———我国双酚A“十五”展望


彭 城

 
    双酚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苯酚和丙酮的重要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双酚A由两分子苯酚和一分子丙酮缩合而成,反应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工业应用的有硫酸、氯化氢和离子交换树脂,这些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中构成了双酚A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2000年世界双酚A生产能力已达286.35万吨,产量约为260万吨。其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占总生产能力的35.7%)、欧洲(占35.6%)、日本(占15.7%)、亚洲(除日本外)国家(占11.3%)。世界双酚A商品量和贸易量较小,生产厂家大多用于自身的下游产品。目前,美国Aristech公司和日本三井化学为世界双酚A市场主要供应商。
  我国目前大部分双酚A生产装置规模偏小,有的只有数百吨,且大多采用落后的硫酸法和氯化氢法生产工艺,产品成本高,设备腐蚀及“三废”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达不到聚碳酸酯级和食品级环氧树脂生产的要求,只能用于通用型环氧树脂生产,而且由于受到国外产品冲击及其它原因,大多数装置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目前,国内主要双酚A生产装置有5套,总生产能力约为3万吨/年,但只有无锡树脂厂引进波兰技术的1万吨/年装置正常生产,并满负荷运转。据悉,蓝星公司计划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建设年产3万吨双酚A装置,生产聚碳酸酯级产品。
  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占总消费量的90%以上,而且消费于聚碳酸酯的双酚A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据估计,全球对聚碳酸酯的需求每年将以8%~10%的速度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更快,亚太地区(除日本外)年增长率可达10%~15%。预计2005年以后,全球聚碳酸酯需求年增长率仍将保持6%~7%的水平。聚碳酸酯需求高速增长将刺激和推动双酚A工业发展,预计今后5年世界双酚A生产将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将超过10%。世界双酚A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并向技术先进、聚碳酸酯级品质和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由于技术原因,聚碳酸酯生产能力很小,年产量不足千吨,为满足国内需求,进口量逐年递增。我国双酚A目前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2000年环氧树脂生产能力约12万~13万吨,实际产量8.5万吨,其中90%为双酚A型,约消费双酚A5万吨。国内目前双酚A产不足需,每年需要进口一定量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2000年进口量为..7万吨。同时,双酚A下游产品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长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均有大量进口,其中2000年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净进口量折合双酚A的量为30.9万吨。可见,我国双酚A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由于我国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巨大的潜在市场,世界跨国公司纷纷计划在我国投资建设新装置。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燕山石化拟合资建设5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德国拜耳公司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意向在上海漕泾开发区合作建设10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国内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大规模发展,必将对国内双酚A产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国内环氧树脂仍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厂家计划新建或扩建大规模环氧树脂装置,一些世界著名生产商也计划在我国建厂。估计我国环氧树脂对双酚A的需求量将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增长。
  此外,双酚A的其它下游产品如聚砜、阻燃剂、抗氧剂、电缆料等,对其需求也有一定量的增加。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我国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的迅猛发展势头将大大带动双酚A市场需求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双酚A需求量将达到40万吨。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加速发展我国双酚A产业十分紧迫和必要。
  但我国目前双酚A生产装置不仅技术落后,而且规模较小。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益临近,国外规模化、低成本产品将给我国双酚A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因此今后国内新建双酚A装置应采用先进的离子交换树脂法技术规模化经营,并注意上下游产品配套。由于双酚A应用比较集中,主要用于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领域,因此,我国建设双酚A装置还要考虑与上下游装置的合理配套。

返 回